曲谱

曲谱,即乐谱,是记录音乐音高或者节奏的各种书面符号的有规律的组合,如常见的简谱、五线谱、吉他谱、古琴谱等等各种现代的或者古代的乐谱都叫做曲谱。

曲谱

曲谱

曲谱的作用

音乐的“音”源自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振动发出的有规律、有固定音高的声 音则谓之音乐。音乐诞生于曲谱出现以前,为了更好地研究、记录、创造音乐,人们 便发明了曲谱。音乐与曲谱的关系,很像口头语与文字的关系,会说话的人不一定 识字。古代的牧童未必识曲谱,但他们凭经验也能够吹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
曲谱的出现,则使得音乐的学习和创作变得更加容易。人类历史上早在苏美尔人时 期就已经出现了曲谱;在古希腊时期,他们创造的曲谱已经能够表示出音高;在古 代伊拉克地区,艾尔•金迪是一位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他建立了系统的音乐理论和 曲谱表示方法,他的音乐思想超过了古希腊音乐家的成就,对后来英语世界国家音 乐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曾出现过以“宫商角徵羽”命名的音阶,它相当于今天简谱中的 “12356”音。《周礼•春官》云:“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以这五音为主,后来 又发展出了“清角”、“变徵”、“变宫”等音,使得中国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战国 策•燕策》云:“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与西方乐 谱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代曲谱以文字谱和工尺谱等形式为主,这些记谱方式重视 音乐变化的表现价值,重视声口相传,鄙薄曲谱节奏的理性抽象。
  据史料记载,当 时唐明皇曾让女乐师黄幡绰设计拍板谱,谁料她画了一只耳朵呈上,并言道:“但有 耳道,则无失节奏也,由于中国古代曲谱标准化不够,不易推广,到了近代基本都 被淘汰了。欧洲曲谱的发展比较看重符号化表达。在古希腊时期,音乐的高低长短是用 字母来表示的。
  到了古罗马时代,由于宗教活动的需要,开始出现了著名的“纽姆 记谱法”。纽姆符号可以帮助音乐表演者记忆音乐的曲调,但它不能表示出音高; 后来人们在纽姆记谱法上划出一根直线,用其作为基准位确定音的高低,这称之为 “一线谱”。到了 11世纪,意大利城邦国家阿雷佐的一位名叫圭多的僧人把纽姆符 号放在四根线上,从而更好地帮助音乐演唱者确定音高,这便是“四线谱”,它是现 代五线谱的前身。
  圭多的四线谱用不同的颜色划出,以方便人们识别。到了 13世纪,四线谱全部采用黑线,只是在线的前面写上一个拉丁字母表示绝对音高。由于四线谱不能把节奏标示出来,后来人们又对定量音乐的表示法进行研究。“有量记谱法”由科隆的教士弗兰科创立,它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
  公元15世纪时出现了能够记录音的高低长短的全部涂成黑色的五线谱。图中的符号即谓之为“有量黑符”。后来这种有量黑符又改用空心音符,即为“有量白符”。到了公元18世纪时,五线谱中出现了升降记号,从纽姆符号演变出了装饰音符号,从有量记谱法演变出了表情记号;音乐的表达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五线谱结构。
  后来,随着欧洲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到了 20世纪,五线谱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音乐文字。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H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的详细说明。在五线谱之后,曾有人立足于五线谱试图发展出了更多线的曲谱,但都是昙花一现,未能推广开来。
  在公元17世纪,法国神父苏埃蒂在指导信众唱赞美诗时,发现五线谱教学比较困难,于是他便想到了创建一种更简单的曲谱;他后来想到了用“1234567”来代替“Do Re Mi Fa sol La Si”。他于1665年和1679年,分别发表了《学习音乐的新方法》和《用数字谱唱教会歌曲的实验》论文。
  由于当时五线谱已经非常流行,他的论文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18世纪中叶,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看到了苏埃蒂的论文,对他提出的这种想法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对简谱进行了改进和推广。此后,法国数学老师Galin和医生Paris以及音乐教育家Cheve又对简谱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最终他们的成果获得了法国政府教育机构的认可,称其为“Galin - Paris -Cheve”记谱法。
  这种简谱由于易于学习受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在欧洲主要有德国、法国、荷兰和俄国等国。后来它传人亚洲后,深受东亚国家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在中国。

曲谱的符号含义

曲谱里面的各种符号代表的意思如下:
1、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2、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3、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4、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6、pp(很弱)
7、 p(弱) 
8、mp(中弱)
9、 mf(中强)
10、 f(强)
11、 ff(很强)
12、 sf(极强)
13、∨叫做吸气记号。一般出现在两小节之间,也有个别的出现在两个音之间的。
14、>叫做渐弱。常出现在某段乐句处。
15、▲叫做重音记号,表示这个音在演唱时要有力、加重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曲谱的分类

曲谱可分为:
简谱曲谱吉他谱曲谱 钢琴谱曲谱 电子琴谱 手风琴谱 二胡曲谱 笛萧曲谱 萨克斯谱 古筝曲谱 其它曲谱。
琵琶谱: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清代华秋苹编订,故又称《华秋苹琵琶谱》,简称《华氏谱》。共3卷,收录了南、北两派琵琶小曲62首 ,大曲6套 ,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上卷收录王君锡的传谱,有文板5首,武板7首,杂板《普庵咒》1首,大曲《十面》1首。中、下卷收录浙江陈牧夫的传谱。中卷有《思春》、《昭君怨》等文板18首,《步步高》、《巧梳妆》等武板12首,《春光好》、《凤衔珠》等随手八板5首 ,《倒垂莲》、《小月儿高》等杂板14首。下卷有《将军令》、《霸王卸甲》、《海青拿鹤》、《月儿高》和《普庵咒》等大曲5首 。华氏编订时不加增改,忠实于旧谱,并参照琴的减字谱法,拟订了比较完整的琵琶指法谱字,对琵琶的定弦、把位、指法等加以规范化,对优秀琵琶曲的保存和流传有很大贡献。
琴谱:传统琴曲专用的乐谱。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和弦位,称文字谱。唐代曹柔首创减字法,将原来的文字谱减化、缩写,成为减字谱,明清两代沿用。减字谱将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大”、“中”、“夕”,右手各指因拨弦方向而有不同的名称,如“擘”、“抹”、“勾”等,还有很多怪字。现存曲谱多为中唐的减字法所记载的作品,文字谱所记载的只剩《碣石调·幽兰》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