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一支民间曲调在异地流传时,会因唱词方音的变化而导致旋律的变化,也会因各地人们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发生曲调情绪上的变化;
第二,情感渲染性变异
一些比较简单平直的、在情感表达上属于
中性的曲调,在流传过程中经加工改编后,具有了鲜明而细致的情感倾向;
第三,表现功能拓宽性变异
民间音乐有一曲多用的传统。表现某种题材内容的曲调,换上其他内容的唱词,并将曲调适当修改以后适应新的内容。这是民间音乐习用的创作方法。比如民歌《孟姜女》原是叙述和表现民间传说中的主人公孟姜女的愁苦生活情绪,后来亦用作表现爱情(《送情郎》)或演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三国叹十声》)。同是时调小曲《叠断桥》,既可表现女子相思的衷怨(《穿心调》),又可表现新娘上花轿时的喜悦(《花轿到门前》),也可表现劳动者的繁忙和愉快(《四季歌》)。
第四,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有些民间小调吸收了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功能。有些说唱音乐吸收了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扩大了表现戏剧性冲突和紧张激烈情绪的能力。有些民间乐器曲,从曲目的情节安排到乐曲的结构,都受到戏曲的强烈影响。有些民间器乐或声乐,在唱奏时互相吸收润腔方式,拓宽了表现手法和表现范围,如此等等。
民间音乐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是其发展、丰富的手段,这特点使民间音乐生生不已,充满活力。人民生
从《诗经》的《国风》开始,民间音乐就表现出了与统治阶级不同的、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例如对劳动的歌颂,对为富不仁者的痛恨和嘲笑,对官府黑暗统治的不平和反抗,对贫苦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对纯真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等等。因为民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常常与封建统治的要求不合拍,历史上不少皇帝曾下令禁止。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以及统治者不断的禁令和发生民间音乐中的反抗性和其他积极因素在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一般来说,这种积极因素农村大于城镇,边远地区大于内地,很少在大城市演出的体裁、品种大于经常在大城市演出的体裁、品种。多功能性
专业音乐的功能是他娱的,在舞台上为听众演出。民间音乐则具有多功能性。它可以是自娱的,
愁苦之至或喜悦之极时,唱上一曲以发泄强烈的感情,它也可能是他娱的,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驾驭音乐的能力,博得他人的赞赏和爱慕;它可以作为青年男女间感情交流的媒介,也可以用于红白喜事的仪式;它可以是集体劳动的组织、指挥者,也可以是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手段;它可以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中间充当记载岁月变迁的史书,又可以成为宣扬民族英雄光辉业绩的教本;它可以是儿童的游戏,也可以是长辈或首领对民众的鼓动、号召等等。民间音乐的多功能性使之与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成为民间的百科全书。
(有用)
(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