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唢呐的发源地在波斯、阿拉伯一带,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3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2、唢呐管身为木制,呈圆锥形,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所以俗称喇叭。在广东是“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在河南、山东称作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
3、唢呐音色雄壮,音量大,发音高亢、雄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提高了表现力,丰富了演奏技巧,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有用)
(没用)